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計畫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10年至113年)」目標一【精進育才環境,創造競才優勢】子目標1【打造育才競才環境】策略4.深化人文科技素養之措施(1) 營造跨域教學環境,培育未來社會創新人才,與「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主軸四「數位包容」之培育數位人才相關為前提推動本計畫,促進國家重點政策之達成。 本計畫做為「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的先導型計畫,旨在配合教育部之「促進人文與科技跨領域創新合作」、「推動前瞻科技人才培育與學產研鏈結」、「發展數位學習與應用」及「落實能源與校園環境永續」等4項之科技施政目標,利用先期規畫期間擬定四年期(112-115年)「綱要計畫書」,其宏觀目標在於:深入「數位人文學」,融匯數位科技特性與人文社會本質,探索數位人文整合之素養、方法與內涵,透過優質課程與凝聚社群,引導學生以數位科技及量化分析技術強化人文社科知能,培育具有國際視野、豐富涵養,具科技知能競爭力之數位人文創新人才。整體計畫目標架構如下: 

目標架構

  1. 創新素養範式:「數位人文學」一脈縱深,數位科技特性與人文社會本質交叉融匯。透過計畫執行,憑藉人社領域師生教研的能量,共同探索數位人文整合之素養、方法與內涵,建立其範式,創造人社領域新的詮釋角度與創新研究方法。師生提升觀照的層次,開展獨創的設計。 
  2. 建置發展環境:鼓勵大學校院建置數位人文跨域課群與社群機制,營造數位人文發展環境。由系所院等教學單位開設人社領域數位人文系列課群,研發數位人文跨域教學模組;同時以凝聚社群與研習管道,提供研修支持系統,引導學生紮根人文理論,銜接產業實習實務應用管道,以有效強化人社學科之優勢,注入數位科技的新生命。 
  3. 培育跨域人才:鼓勵人社領域學生,基於人文底蘊與社會關懷情操,以及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等知能,透過課群與知能研習強化學生運用數位科技及量化分析技能,擴充人文本質、加值人文價值,導入數位科技技術,產生創新主題型態與獨創設計,培養成數位人文跨域創新人才。 
  4. 拔擢教研典範:彙整課程精選、學習資源、國內外典範方案,提供師生學研參考。各年度遴選推薦優秀教師教研成果與學生學研作品,在全國與國際舞台展示,與其他學術界、產業界、設計界的同好交流想法,擴展視野、提升認同感與成就感,展現其學習成果。相關教研與學習產出,進而滾動擴充、豐富學習資源資料庫。 



計畫主持人

蔡今中

蔡今中 臺灣師範大學 講座教授

學術專長

科學教育、科學教材教法

建構主義、網路學習


施如齡

施如齡 中央大學 教授

學術專長

遊戲式學習、跨域教學設計、質性研究

多模行為分析、人文社會研究

廣電製作與傳播、STEAM與機器人

莊宗嚴

莊宗嚴 台南大學 教授

學術專長

數位遊戲、悅趣式學習、電腦輔助教育

兒童遊戲、兒童認知發展、多元文化教育

數位學習、網路學習、媒體研究與應用


各區總召


/001/Upload/551/relpic/12002/155/3eedb529-0482-4135-9145-c96d17c093ac.jpg

廖長彥 中央大學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

遊戲化學習、語言學習
人工智慧在教育的應用



/001/Upload/551/relpic/12002/155/d62aece1-6629-446c-88b7-913a1362da63.jpg

黃淑賢 勤益科大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

物聯網應用、遊戲學習、STEM教育
學習診斷與回饋、資料分析、數位學習


/001/Upload/551/relpic/12002/155/9aaaaf30-8ad3-4ef3-a521-850bbddcd40d.jpg

林長信 台南應用科大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

多媒體設計、遊戲式學習
數位學習 、行為分析、質性研究


計畫團隊

管理師      陳宣文、曾家俊

研究專員  洪耕德、盧昱豪

聯絡方式

digihumanity.edu@gmail.com 

電話:03-422-7151 轉 3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