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時間:2023-10-15🌵活動內容:ITSA_第三期【教育部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計畫】 績優計畫成果採訪影片受訪學校:「自動化軟體測試開源工具協作基地」- 國立成功大學3分鐘精華版ITSA第三期成果影片「自動化軟體測試開源工具協作基地」國立成功大學李信杰教授(3分鐘精華版)
🌵採訪時間:2022-12-26🌵活動內容:作品 : VR 虛擬實境騎馬復健系統獲獎學生:國立屏東大學 王蕾期、蕭鈺娟、謝綺、郭藹芸同學指導老師:黃鎮淇獲得2019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體感互動科技組 銅牌獎
🌵採訪時間:2022-12-26🌵活動內容:作品 : 智慧家庭控制系統獲獎學生:國立中正大學 吳宗錫、徐士展、趙宥勝、戴偉竹同學指導老師:劉立頌 教授獲得2017全國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行動終端與應用組 銅牌獎
🌵採訪時間:2022-06-28🌵活動內容:價值創造推廣分項針對A類示範學校:臺北醫學大學微學程,進行師生團隊採訪與拍攝。從學校政策方向、推動模式與願景到微學程執行端的介紹,包括:微學程執行規劃,如微學程課程設計、微學程推廣等。透過授課教師授課模式說明及學生的修課動機與未來規劃,作為跨域微學程亮點成果之展示與示範參考。
🌵採訪時間:2022-02-09🌵活動內容:作品 : 寵物的智慧好管家獲獎學生: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林奕宏、呂皓瑋同學獲得2017 全國微電腦應用系統設計創作競賽信號處理與通訊組銅牌
🌵採訪時間:2022-02-09🌵活動內容:作品 : 點亮愛獲獎學生:中山醫學大學 劉宇捷、莊庭碩、林永隆、曾如君同學獲得2019全國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雲端網際服務與其他應用組銅牌
🌵採訪時間:2022-02-09🌵活動內容:作品 : 基於畫鐘法之失智症評估系統獲獎學生:國立臺北大學 王鈺豪、蘇芊慧、陳軒翎同學勇奪2019 全國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智慧感知與互動多媒體組金牌。
🌵活動時間:2021-11-01🌵活動內容: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行動裝置與網路的快速發展,雖讓我們隨時可以找到資訊,也讓資訊透過通知的形式,不管你當下是否有空,都可隨時隨地主動找上我們。 然而,就算我們時常注意力滿載,我們偶爾還是會感受到無聊感、或有殺時間的需求。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看似沉迷於這些通知和內容,我們習慣於不斷檢查它們,儘管這可能會被誤解為歡迎中斷,從而在不經意間帶來更多。這種電腦媒介溝通 (CMC) 「 Always On, Always Connected 」造成的困境引起了人機互動 (HCI) 研究人員的注意。在本次演講中,將介紹 HCI 領域中以注意力為中心的 CMC 的熱門話題,包括講者的研究工作。
🌵活動時間:2021-10-27🌵活動內容:隨著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頭戴式顯示器的普及,體感科技又"再次"成為熱門的研究議題。在這之中催生了許多新的應用、科技與體驗。而新穎科技(Emerging Technologies)的出現,往往也伴隨著新穎體驗,但新穎體驗不見得是由新穎科技所產生。本次演講將藉由我們近年來在國際上的研究發表和國內的產學案例來與大家分享(1)多感官回饋技術和(2)沉浸式體驗設計。在這之中包含了人機互動(HCI)的研究、迭代設計(Interactive Design)的方式、傳播與展示(Dissemination and Demonstration)的技巧。
🌵活動時間:2021-10-24🌵活動內容:新媒體藝術在台灣一直都是個前沿的產業,資源也較為分散,隨著近期台灣設計思維的提升, 越來越多的品牌引入跨媒介的整合藝術體驗來 設計更為吸引人的產品、廣告、互動體驗與數位內容,這次的分享將會介紹在程式藝術界的發展脈絡,從文化、技術發展、商業應用整合、數位展演的角度介紹,並分享自身作為新媒體藝術家的發展學習歷程,引導有興趣的同學進入跨媒介內容創作的世界。
🌵活動時間:2021-09-29🌵活動內容:mov.i.see是一種獨特的沉浸式科技藝術體驗,邀請參與者與他們輸入的資訊進行互動,無限探索形式、時間和空間,並將他們輸入的故事轉化為強烈、色彩和不斷變化的當代藝術。 這些可以應用於多元領域(從表演到紡織與雕塑),創造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文化連結。 mov.i.see 旨在為參與者提供不同的視角觀看視覺數據,並破壞性地創新線性藝術形式。 它鼓勵互動和重新連結,使數位資訊產生新的意義,從高度個人化到對人類境況或社會文化環境的批判,最重要的是創造了一種新的美學。
🌵活動時間:2021-09-24🌵活動內容:邀請C類計畫學生鄭志軒(逢甲大學資工系/自動化軟體測試開源工具團隊)分享Jenkins社群經驗。
🌵活動時間:2021-09-24🌵活動內容:邀請C類計畫學生楊駿豪(成功大學資工系/雲端巨量資料平台團隊) 分享Apache Ozon社群經驗。
🌵活動時間:2020-12-11🌵活動內容:來自全國39所大專校院、180名在「2020年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及「2020年ITSA全國大專校院程式設計極客挑戰賽」脫穎而出的跨域程式設計高手,12月11日(星期五)上午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接受教育部頒獎,除頒發獎狀,並發給5千元至10萬元不等獎金,以鼓勵獲獎學生的傑出表現。會場同時安排得獎作品展示,以及中強光電、富比庫、智冠科技、智崴全球、蝦皮等10家產研機構合作辦理的人才媒合交流會,期使這些優秀的年輕學子能進一步獲得實習或就業機會,也讓產業界找到具潛力的學生和團隊,促進產學更緊密互動。本次活動由教育部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計畫項下的兩項競賽主辦單位聯合辦理。「2020年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鼓勵全國大專校院師生從事資通訊軟硬體設計,提升實務經驗,競賽分為5組,包括:(1)物聯網組、(2)智慧機器組、(3)數位永續科技組、(4)體感互動組、(5)電商與金融科技組,今年共計465隊報名,較去年304隊成長53個百分點,顯示疫情寒冬當中,學子的熱情不減反增。在歷經初賽及決賽的激烈競爭後,最終評選出第1名5隊、第2名9隊、第3名17隊及佳作22隊。另為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創作,本屆於每組再新增設1個跨域整合特別獎,計有5隊獲獎。此外,Vmware崴睿也提供企業特別獎8名,KKBOX提供企業特別獎3名,分別由樹德科技大學及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生團隊奪冠。教育部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計畫的宗旨,在於成為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推手,培養學生智慧創新跨域實作能力,使學生具備產業競爭力。故本次活動除頒發獎狀與獎金以鼓勵競賽表現優異的同學外,也安排軟體服務、硬體開發、研發製造業等不同類型的10家產研機構辦理人才媒合交流會。參與團隊包括競賽得獎隊伍、本計畫智慧感知與互動體驗、大數據分析、電商金融科技、文化創意與多媒體等聯盟中心,以及雲端巨量資料平臺、自動化軟體測試開源工具等協作基地推薦,共計100位優秀學生,現場還有得獎團隊作品及計畫成果展示,內容豐富精彩。
🌵活動時間:2020-07-13🌵活動內容:教授擴増實境(Augmented Reality, 簡稱AR)軟體開發之基礎內容, 從AR介紹、Unity開發環境介紹與使用、Unity控制板、透過講師親自操作建模技巧開始。因應沉浸式實境互動產業的興起, 本課程將整合環境創意思考, 透過觀察, 城市的探索, 結合設計理念, 最後實作出AR實境互動體驗。上課方式除講師講解外, 學員亦需動手實作, 並有助教協同教學。
🌵活動時間:2020-06-12🌵活動內容:北一區六校交流,並邀請 臺北醫學大學分享執行經驗。
🌵活動時間:2019-07-25🌵活動內容:本活動在高雄舉辦,集結了33個資通訊、設計相關學校系所或業界單位,共63人參與;內容包含第一次聯合會議、師資培育、產學交流,以及企業參訪,推廣既有之各項開放教學資源,培育中心發展教材「跨域智慧感知實作」種子教師,促使加值創作分項與資策會等法人機構、產業界的交流。
🌵活動時間:2019-05-15🌵活動內容: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以新型態數位人才培育模式,跳脫學制、學校與年齡的框架,搭配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BL),快速、敏捷地養成學生資通訊數位科技能力。影片內容為參與學員的心得及感想。
🌵活動時間:2017-11-29🌵活動內容:由全國大學校院及高科技企業共同參與,透過國立交通大學高階應用處理器應用聯盟,自102年開始實施核心系統達人培育計畫,成功地媒合了共約270名學生在暑期進入國內高科技企業實習。本計畫主要係輔導大三、大四、研究所學生,透過學徒制度的方式,建立對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的專業知識,以及實作的技能,培養至各大處理器以及系統相關公司,建立實習工讀機會管道。大多數的國內大學校院以及研究所中,所教授的處理器相關課程(包含計算機組織與計算機結構等),均以基本架構介紹以及理論為主軸。這些課程的規劃和教授重點,立意雖佳,但是由業界實際需求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課程仍然缺乏了兩項非常重要的訓練與技能,如將處理器架構實現的實作技巧、處理器設計時在技術面、產品、以及客戶需求的整體認知。本計畫便是希望藉由學徒制度的方式,達到學校的學生、教授、與公司三方面的密切合作。由公司來定義所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的人才背景,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培養出業界實際需要的人才,並有能力到公司實際參與處理器與系統產品的設計過程。藉此,學生可以體驗真實處理器系統的設計考量與團隊合作的方式,參與的教授可以更加了解業界需求並以此豐富其教學以及研究內容,公司也可以找到具有完整經歷與訓練的未來人才。
🌵活動時間:2017-09-14🌵活動內容:近年來虛擬實境技術不僅提供新的遊戲娛樂體驗,也成為全球各大產業提升服務品質或改善教育及訓練效率之最大利器。為因應龐大的產業需求,特舉辦此競賽鼓勵國內學術界投入虛擬實境技術開發與內容製作,發展相關領域之研究與創新應用,為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並建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