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醫學大學

計畫名稱

人文社會教育新❤思維 - 韌性城市角落ESG

計畫主持人

朱娟秀副校長

協同主持人

王明旭

邱佳慧

計畫內容摘要

臺北醫學大學連續四期榮獲苗圃計畫補助,從雙師跨域教學培育的推動,走向「校級教學專業認證」的對接;從熟齡主題探勘,走向「問題探索模組」開發;從學生設計思考的初探,走向新生設計人生的扎根。苗圃孕育了師生跨域『教』與『學』的機轉,而北醫也成為苗圃『同理教育』落地開花的實證。醫學大學的人才培育,原重視「以人為本」的思維,更聚焦同理共情的人文關懷,苗圃讓這一切,不只是口號,而是擲地有聲的行動實務!苗圃聯盟!北醫來了!

執行內容/執行方式

最新一期的苗圃計畫,北醫以「韌性城市角落」為名,引領本校師生關注社會城市中的角落,運用問題探索與定義的教學模組,結合專業跨域,共同創造新穎的解方。本校推行兩個軸線

A.議題探勘 — 透過超過七場工作坊,每組議題軸線包含兩到三場工坊,以1X+1Y或是2X+1Y進行運作,攜手萬華地區的無家者/街友社企或非營利組織,共同面對街友的身體清潔與健康維繫問題,並逆向思考以「無家者的不便」轉向為「無家者的專業」,探勘「街頭生存的生活智慧」,讓同理彼此成為教與學的滾動。目前,最亮眼的價值在於啟動了「無所事試」(社企)的第一場試營運,透過學校與社企的合作,讓社會角落蒙照微光。

B.教職共培 — 榮獲校級計畫的近兩期,於校內舉辦大型三場初階工坊,成果累計超過一百位校內教師與職員獲得初階種子教師證書,且培育超過8位授證教練。同時,以及兩場特色進階工坊深化「問題探索教學模組」,邀約史丹佛大學講師與香港協力創辦超過80間新創公司的社會創新教師,蒞校舉辦兩場深度「問題探索」工坊,是相當值得分享的成果。

執行亮點成果

北醫本著苗圃「擴散與分享」的精神,除了計畫執行的扎實成果外,也不斷研發「積累」跟「轉譯」的機制,思考的不是完成KPI,而是實現具理想的關鍵OKR,我們不想只「育苗圃」,我們想善用己身經驗「教大家成為『育苗人』!」

A.人文共構中問題探索模組擴散—第四期內本校舉辦校內與校外受邀的問題探索工坊場次,共計超過20場,所分享表單與推廣者已經擴及至少四百位教師,而索取表單帶回教師個人所屬教學現場者,紀錄實名者亦有68位之多,這是相當具體而具影響力的成果。

B.線上初階工坊&成果擴散—因應疫情與空間距離,本校建立了一個miro常設成果展,以及開發「初階工作坊」線上版,並累積了四次的同步遠距教學實驗(含一次台泰國際線上工坊),成為相當成熟而具前瞻性的利器,期待奠基未來跨國跨校的苗圃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