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大學晶片設計相關教學現場,從2002年矽導計畫,2006年的前瞻晶片設計人才培育計畫等維護性、小幅度的經費投入,已不足以讓國內頂尖大學之電機、電子與資工電資領域相關系所建置前瞻製程所需之教研實作環境,再加上前瞻半導體製程技術之進展,尤其16 nm以下所相應之晶片設計環境與其所需電腦輔助設計工具等,已產生結構性的差異,因此大幅增加國內電機、電子與資工電資領域相關科系教師與學生具備前瞻晶片設計、前瞻布局技術與下線製作能力的學生數量,已是刻不容緩的國家戰略,如何精進教育養成環境與培育所需師生,將是讓臺灣持續保持晶片設計領先的重要作為。
面對各國積極的政策推動,台灣必須要馬上採取行動,制定因應對策,維繫台灣 IC 設計業競爭力。其中 IC 設計人才的質與量是未來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規劃為期五年的晶創計畫,希望藉由本計畫的執行,能厚植下世代台灣IC設計所需的高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