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101-04-04

現代公民,是一個面對21世紀風險挑戰而有能力適應的人;這樣的公民並非獨善其身,還應該能建立與他人良好的互動關係,關注台灣及世界重要議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以行動關懷社會;而欲培養這樣的現代公民,在現階段以培育五大素養為重點,包括倫理素養、民主素養、科學素養、媒體素養、美學素養等,透過高等教育中通識教育及專業教育的融合貫通,培養學生具有發掘公共性議題並以創造性解決問題之現代公民核心能力。

 所以,教育方式將從過去「廣泛知識」的傳授,轉換成「核心能力」的鍛造,也強調多元思考、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價值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力等能力的養成。在培養現代公民策略的布局上,除強調通識課程本身的系統性外,加強通識與專業課程彼此之間的融通,營造具組織性、整合性的環境教育與生活教育也是重要的工作。


 本計畫強調以公共性、自主性及多樣性為精神,五大素養(倫理、民主、科學、美學、媒體)為範疇,精神及五大素養簡要說明如下: 

(一)公共性: 成就公民社會是臺灣一向努力的目標。公民社會由公民於公共場域互動所構成。是故,本計畫注重引導學生認知社會問題並親身實踐,強調知識與社會之連結,培育學生關懷社會,主動參與公共事務。 

(二)自主性: 現代社會快速變遷,公民需具備隨時面對新挑戰之能力,並不斷學習。因此,本計畫強調教學歷程中,教與學雙方互為主體,反應在地性,發現並解決問題。

(三)多樣性: 具有現代意識的公民,須能體認現今臺灣社會的多樣性、多元族群及其動態的文化內涵。本計畫宜呈現當代社會多元的存在、文化與價值,引導學生理解、體驗、進而尊重。 


五大素養,包括倫理素養、民主素養、科學素養、媒體素養、美學素養等,各項公民素養之內涵如下:

(一)倫理素養 現代公民須具備分辨倫理難題與抉擇的能力,除了須認識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中所常遇到的倫理議題外,更要能運用道德推理及理性判斷來面對倫理議題。 

(二)民主素養 現代公民須具備透過民主程序處理爭議的能力。應教育學生尊重事實、講究理性溝通,培養公民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所需之知識、技巧與美德。

(三)科學素養 現代公民須能瞭解科學產生之效果及其相應限制,具備正視科學相關社會影響的態度,進而願意參與科學相關公共議題之討論、反思及抉擇。 

(四)媒體素養 現代公民須瞭解媒體科技與媒介組織如何產製訊息、建構形象及意義,並對媒體訊息具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進而學習透過適當媒介表達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

(五)美學素養 現代公民須具備營造美感社會的能力。體驗的對象不限於藝文,亦對於生活世界中公共領域之事物,具統整性價值之體會,提昇體認層次,豐富美感之領受與實踐。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的養成具有長時間與切身性兩點特色。首先,倫理、民主、科學、媒體、美學等等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的培養,需要適當的生活環境與長時間的浸淫、薰陶。依此,學校宜規劃校園的制度及環境,使得教師與學生能產生密切的、有意義的長期互動。其次未來的教育場域及主題已逐漸向外擴散,議題也擴及社會及職場的議題。因此,現代公民的核心能力的培養需要運用真實情境。在這四年的中程個案計畫,希望能藉由全校之學習環境與制度陶塑公民素養、通識教育與融合專業教育之教學改進課群及師資培育與推廣等策略,來提升高等教育品質,進而養成具備創新、跨領域、知識統整,同時具有全球視野以及積極參與公共領域等特質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