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
  • 所屬計畫類型:

    子計畫

  • 所屬主計畫名稱:

    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

  • 計畫名稱:

    醫學專業教育改進計畫

  • 摘要:

    一、計畫緣起 根據「世界醫學教育聯盟(WFME)」2003年所提出之「全球品質提昇標準 – 基礎醫學教育(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 Basic Medical Education)」指出,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教育課程(Educational programme)必須包含八大內涵,其中第四項有關行為與社會科學及醫學倫理學( Behavio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medical ethics)在「基本標準」部分指出醫學院必須明確地建立行為科學、社會科學、醫學倫理學、醫療法學等課程,並將其有效地整合運用到醫病溝通、臨床決策、與倫理執業中;在「品質提升」部分則要求這些學門要能夠進一步貢獻應用於醫學科學之發展、文化脈絡及人口學之變化、及社會整體之健康需求上。這明確地強調了人文社會、倫理法律課程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此外,「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於2003年訂定的「推動醫學教育改進計畫」,其近程目標亦首先指向「修正通識課程:先學做人、再學當醫師」的宗旨。近年來許多醫學教育評鑑標準之建立、醫學教育改革目標的重申,不斷強調醫學專業教育中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育之重要性,國內各醫學院也努力嘗試提升這些學門領域的教學內涵,然而這些主題與課程是否真正在我國醫學教育中得到具體之提升與改善,卻是值得關切的問題。 現今的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育,受到國內相關之教學發展各種大環境、結構性及人為因素之影響,包括課程之師資不足、資源稀少,在醫學院繁重課程下發展不易並相對受到排擠,而教授者必須同時具備人文社會或倫理法律學門之專長並了解醫療工作,因而師資培育不易;而且因為國內醫學院校在此「跨領域新興課題」之發展尚屬起步階段,相關之本土教材、教案、教學模式之不足更造成推動上的困難;同時醫學院校職缺稀少及迥異於人文社會領域相關科系的升遷與評鑑體制,以及近年來瀰漫在醫院、臨床情境、醫界中對醫療大環境、健保制度及醫病溝通的焦慮不安、委屈不滿甚至憤怒,都使重視或有志於此一相關領域的教師及學子怯步猶疑。本計畫深知推動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育是養成一位稱職醫師之基本要素,其課程規劃及發展自然不容輕忽怠慢。 二、計畫目的 本計畫執行目標是希望進入專業教育訓練的核心,在專業訓練過程中設計跨科際的知識基礎或引進新課程、新教學方式,俾使醫學專業教育能兼顧基本知識的傳授與對新議題的關懷,同時兼具人文素養、社會關懷與公民意識。 三、計畫內容及辦理項目 (一)、前置作業:團隊建立、國內外現況調查及執行計劃研議。 (二)、形成我國醫學人文社會、倫理法律之研究與教育團隊、學術社群與人才庫。 (三)、為台灣之醫學教育建立一套定義與內涵清晰之「醫學人文與社會」、「醫學倫理與法律」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s),兼顧學術上之嚴謹度與醫療實務上之實用性,發展出本土範例教材、教學模式及教學甚至學程模組,以助於醫學教育能培育兼具人文素養、社會關懷及健全公民意識,具備倫理法律智能之稱職醫師。 1、進行研究並邀集相關專家研議,建立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課程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包括定義之釐清與內涵之界定。 2、推動建置「醫學人文、醫療社會、醫學倫理、醫療法律」四大領域核心課程綱領,各領域下每年各發展出三至五門核心課程,四大領域第二年執行完畢應共發展出二十至三十門核心課程。課程內涵可以包括專業教材(教科書)、教學綱要或指引、本土案例及討論題綱等,以及相互搭配而成之教學模組甚至學程模組。然而必須強調教材之學術性、實用性、可親性及可應用性。由於此「跨領域新興議題」之師資及專家原本便較少,因此將以委託專家辦理為主,公開徵求為輔。 3、研議醫學倫理法律核心課程發展完成後之實驗教學與評估方法。 (四)、推廣醫學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核心課程,透過辦理各種營會包括「醫學院教師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學研習營」、「國際交流與講座」、「高中生人文社會及倫理法律研習營」等,培育種子教師、推廣相關教學至醫學院校與一般大學教育之中,並向下紮根至有志習醫之高中生。 (五)、透過研習營、研討會,探討醫學院校有關人文社會與倫理法律教育之環境與結構性問題,從制度面提出改進方案。 1、同時從教師教學面向與學生學習面向來檢討醫學倫理與法律教育制度性及結構性的問題。 2、藉專家工作坊、研討會探討醫學院校、醫療機構、教師、學生、國家考試及教育政策等因素,並研討發展改進方案。

  • 計畫期程:

    20080101~20101231

  • 主要成員:

    協同主持人 - 陳聰富

  • 其他成員:

    計畫專任助理 - 賴姵瑜

  • 計畫地址:

    臺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 相關單位:

    臺灣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