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度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個案計畫之
大專校院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第1年】計畫申請暨審查觀察報告
一、 申請作業
100年度教育部顧問室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個案
計畫之「領航」子計畫自100年2月22日分兩類徵件,A類為研發文化與產業軟實力的「大學小革命計畫」,B類為把未來感導入既有空間的「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至100年4月30日止,徵得A、B兩類共135件計畫書,來自82所大專校院,佔全國163所大專校院之50.3%。
表一申請學校地域分區統計表
A類--大學小革命
|
地域分區
|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離島
|
總計
|
申請件數
|
34
|
11
|
21
|
10
|
2
|
78
|
申請學校數
|
28
|
9
|
19
|
4
|
1
|
61
|
全國學校數
|
68
|
32
|
50
|
11
|
2
|
163
|
申請學校佔全國學校數百分比
|
41.2%
|
28.1%
|
38.0%
|
36.4%
|
50.0%
|
37.4%
|
B類--未來實驗室
|
地域分區
|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離島
|
總計
|
申請件數
|
27
|
9
|
17
|
4
|
0
|
57
|
申請學校數
|
22
|
9
|
16
|
3
|
0
|
50
|
全國學校數
|
68
|
32
|
50
|
11
|
2
|
163
|
申請學校佔全國學校數百分比
|
32.4%
|
28.1%
|
32.0%
|
27.3%
|
0
|
30.7%
|
A類加B類
|
地域分區
|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離島
|
總計
|
申請件數
|
61
|
20
|
38
|
14
|
2
|
135
|
申請學校數
|
39
|
15
|
22
|
5
|
1
|
82
|
全國學校數
|
68
|
32
|
50
|
11
|
2
|
163
|
申請學校佔全國學校數百分比
|
57.4%
|
46.9%
|
44.0%
|
45.5%
|
50.0%
|
50.3%
|
二、審查作業
審查作業分為程序審查、書面審查以及會議審查等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程序審查。依計畫徵求事宜,由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領航」子計畫辦公室檢查135件計畫書是否符合計畫徵求規定,並將不符者做成紀錄,提請審查委員於會議審查現場逐一討論。
第二階段為書面審查。由審查委員於審查會議前,先行審閱計畫書與相關書面資料,並填寫書面審查意見表。參考指標共六點,分別為:
1. 是否符合本計畫補助目的及推動重點?
2. 核心概念的實驗性、創新性、前瞻性以及引發社會共鳴的程度
3. 計畫內容是否呼應大學特色與在地文化?是否具備跨領域多元合作的企圖?
4. 計畫執行方式是否務實可行?是否能以充滿創意的策略落實計畫目標?
5. 計畫經費、期程及人力合理性
6. 計畫單位及計畫主持人相關執行經驗及能力
第三階段為會議審查,程序如下:
1. 審查委員互推一位擔任審查會議召集人
2. 針對計畫精神、審查指標與審查程序交換意見
3. 就第一階段程序審查所提出不符規定之申請案進行討論,並做成決議
4. 正式進入會議審查,分A、B兩類逐案討論
5. 議決獲得補助之計畫名單,做成紀錄報部備查
總結三階段審查作業,在135件計畫書中,A類「大學小革命計畫」收到78件,除3件未通過程序審查,其餘75件進入書面審查及會議審查,符合申請資格的計畫書來自61所大專校院,佔全國大專校院之37.4%;B類「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收到57件,除4件未通過程序審查,其餘53件進入書面審查及會議審查,符合申請資格的計畫書來自50所大專校院,佔全國大專校院之30.7%。
獲補助件數為A類13件、B類7件,兩類共計20件計畫書獲得補助,錄取率為14.81%。
表二 收件暨錄取情形統計表
類別
|
申請件數
|
行政程序
淘汰件數
|
提請書面
審查件數
|
錄取件數
|
錄取學校數
|
錄取件數佔提請書面審查件數
|
錄取學校數佔全國學校數
|
A類
大學小革命
|
78
|
3
|
75
|
13
|
11
|
17.3%
|
6.7%
|
B類
未來實驗室
|
57
|
4
|
53
|
7
|
7
|
13.2%
|
4.3%
|
合計
|
135
|
6
|
129
|
20
|
17
|
15.5%
|
10.4%
|
三、 觀察報告
由於A、B兩類申請案件總數數量龐大,審查委員花費相當心力才完成書面審查,並於會議審查時,就兩類逐案提出意見,與在場其他審查委員充分互動、進行討論。
除每位審查委員不吝於針對個案提出客觀、深刻且尖銳的意見,就這次徵件135案整體表現而言,審查委員亦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只有未獲教育部補助的計畫案,沒有不能成功的大學小革命。限於篇幅,僅擷取部分相關討論羅列如下:
1. 投件數量頗可觀,其中不但有資深學者領軍,也不乏年輕學者參與,非常可喜。
2. 部分團隊曾在各大發明展或比賽中獲得佳績,證實台灣確實具備傲人的創意能量,令人印象深刻。
3. 方向多元、議題多元、成員多元、作法多元,固然帶來審查的困難,卻也展現了大學教育有機會往四面八方開展的可能。
4. 絕大部分未獲補助的計畫不是不好,而是未能符合這次徵件的精神(詳見下列「獲得補助的關鍵因素」以及「未來實驗室補充報告」)。教育部的徵件計畫並非十全十美,未獲得補助的計畫,仍值得透過其他管道繼續爭取資源、申請補助,進行各自表述的大學小革命。若能做到這樣,才是教育部推動「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這樣一個困難、模糊但重要的中程個案計畫的初衷。
5. 就像一場合作而非競爭的龜兔賽跑,無論獲得補助或者未獲補助,各個團隊的熱情、創意、堅持、行動以及未來延續性,才是大學教育改革的希望與重點所在。
獲得補助的關鍵因素
每個計畫背後,都有一組核心思想,「大學小革命」徵件計畫試圖提出對於未來文化、未來產業的想像,以「鼓勵全國各大專校院培育具備想像力、創造力以及面對未來解決問題能力的青年學子,進而建構各校獨特的文化氛圍,共同展現台灣社會產業創新及向上提升的力量」為願景,並具體列舉五項工作目標,分別為:
一、培養具備想像、創意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未來人才。
二、鼓勵大學老師透過行動研究研發具備新意的課程、研究與創作。
三、導入未來文化與未來產業趨勢,並建立文化界、產業界與大專院校之間的連結。
四、引導大專院校將資源投入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的培育。
五、建立大學可以培育未來人才、打造未來想像與發展未來產業的觀念。
審查委員根據上述核心思想、願景與目標進行書面審查,並於會議審查中,就A、B兩類逐案進行討論,「領航」子計畫辦公室獲得審查委員授權,就這次135案的審查過程,從會議發言紀錄裡,整理、歸納出六大類審查意見,下述意見同時適用於「大學小革命推動計畫」與「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
1. 關於核心精神,必須具備創新性與實驗性。
• 既然標舉「未來」、「想像」與「創意」,審查委員極為在意每件申請案與是否具備一個核心思想,以及這個核心思想與現實不同之處,儘管許多申請案是重要且可行的,卻缺少了一點創造性的中心思想。
• 部分申請案可從字裡行間讀出一點點理想、一點點創新跟一點點冒險的意涵,雖然書寫與行動之間還是可能有落差,審查委員期待獲得補助的團隊好好執行這些計畫,帶領當代大學生走上一點點理想、一點點創新跟一點點冒險的旅程。
• 部分計畫提出了創新或主流之外的名詞(如身心學、行動藝術、藝術療癒、書目療法等),值得鼓勵,然而獲得補助與否,仍然取決於這些名詞是否配搭了一套完整、深入、前後一致且具體可行的執行策略。
• 部分申請案偏向整合既有課程,或者開設創意課程,或者提升系所配備,或者延伸舊有計畫,審查委員認為,並非整合既有課程、開設創意課、提升系所配備或者延續過去計畫這些工作不重要,而是「大學小革命」的立意不同,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希望補助經費可以妥善運用在其他單位或教育部其他徵件計畫「到不了之處」。因此,審查委員鼓勵所有的投件團隊,如果這次未獲補助,請繼續尋找適合的管道與資源,務必實踐對於己身而言(而非對於這次徵件而言)最重要的那場小革命。
2. 關於核心議題,對學校而言是獨特的,對師生而言是樸素的,對社會而言是利他的。
• 審查委員在會議中提出「尋找大學DNA」的比喻,意思是,每個學校會因其所在位置、周遭環境、先天條件、後天資源、系所配備、師生特質而有所不同,這些不同的總和,就是一所學校的DNA。如果順勢而為,從既有基礎出發,在優勢中尋找利基,或者在詮釋、改變劣勢的過程中發現機會,就會是一個社會成本極低但教育意義極大的大學小革命,持續深耕,甚或可以幫助學校覓得適合定位,逐步建立品牌特色。
• 所有樸素可行的,簡單利他的,鼓勵從自身環境開始改變的主題,特別吸引審查委員的目光,這些意見包括:「可以發揮大學特性,服務社會與社區理想十分可貴」,「我非常在乎與在地以及弱勢團體的連結,尤其希望導引年輕學子進入偏鄉服務」以及「希望最後的結果或成效在於利他」。
• 在議題的選定上,偶有太過發散或者太過聚焦的狀況。就太過發散而言,部分計畫書寫得洋洋灑灑、包山包海,看似完備且面面俱到,但欠缺對於核心議題的深入探討,厚度略嫌不足,就算獲得補助,未來評估成效時也必定會遇到困難。就太過聚焦而言,「大學小革命」強調的是跨領域的合作與創新,而部分計畫書的書寫過於偏重專業領域的深化、專業配備的提升以及專業人才的培育,如果未獲補助,不是計畫本身有問題,而是與這次徵件的目的略有出入。
3.關於團隊,學生!學生!學生!學生才是主詞!
• 赫爾辛基市政府邀請「Arkki建築學園」一群七到十七歲的小朋友,透過想像、討論、田野調查、感官地圖繪製與模型實作,實際參與鄰近的「豌豆島都市規劃」比稿;印度河濱學校的(riverside school)校長吉蘭•貝兒•瑟吉(Kiran Bir Sethi)在TED一席「教育最重要的是提供選擇,讓學生知道自己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那個人」談話震撼了全球無數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賦權(empower)與公民行動……這些概念對於台灣的大學和大學老師來說並不陌生,但知易行難,在這次的徵件裡,許多計畫書都以「關心」、「協助」、「指導」學生作為開場,例如幫助弱勢學生找到力量,籌組頗有創意的學生讀書會,把住校生的問題、自然資源及食物里程彙整成一個有趣的學習課程……這些都是有教育意義的工作,然而,還是可以清楚看出,在多數大學老師心中,學生仍是「受詞」、而非「主詞」。
• 這次徵件說明文字裡反覆提到「邀請國內大專院校的學生與老師組成異質化的團體,從自我、所學與日常生活出發,結合在地文化,引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與資源,透過創新課程、人才培育與創作實驗,進行一場『大學小革命』」。把「學生」放在「老師」前面,就是為了特別強調學生在計畫中扮演的角色。針對學生才是主詞,審查委員提出了許多建議,包括,「若能讓學生有更多自行設計課程的機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揮更多創意,或許會有令人驚喜的表現」,「應該讓參與學生有更多的主導權發揮創意」,以及「以弱勢學生為開場很好,但如何協助他們成為學校主角、自己人生的主角更重要」。
• 就這次135件計畫書而言,學生在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普遍不明確,也欠缺主體性,展望未來,第二期計畫展開時,仍將繼續「以學生為主詞」作為徵件與審查重點。
4.關於影響,請繼續嘗試以創作作為對外發聲的手段。
• 儘管徵件說明文字裡提到「希望將小革命的核心概念向外推展,在台灣社會撒下小革命的種子。」審查委員仍就「內部革命」與「對外發聲」兩者的意義做了一番討論。某所大學意圖把創意帶進土木專業教育裡,審查委員認為「沒有跨出校園,沒有跨出土木專業,而是反向,把自己的土木專業當作革命的對象。這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最後多數審查委員仍同意「革命效果有些是在內部,有些會發散出去,各個學校自有主張,不過仍希望這次的徵件朝著讓效果發散,而不囿限在校園內。」
• 既然要向外擴散,目標族群的設定是否明確與合理成為審查的重點之一,創意、美學、在地文化與在地產業的描述是否飽滿厚實也是,第三個重點落在能否有系統的整合產出物,完成一個系列的社區營造或是具有整體感的文化包裝,這樣或許可以提高能見度,取得在地力量的支持,讓小革命獲得永續經營的基礎。
• 有感於島內年輕人創作能量豐沛,且創作已成為當代統合論述、行動與美學的一股新社會運動手段,這次徵件特別要求A類「大學小革命計畫」必須產出一個不限形式的創作,而B類「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則必須產出一支描述改造過程的紀錄片。審查委員認為以創作為核心的學習,將成為未來的學習趨勢,但獲得補助的團隊不能只以作品完成為結案依據,還要找到適合的管道發表成品,才能真正發揮創作的影響力,因此,建議「領航」子計畫辦公室在第一期計畫執行期間有系統導入整合行銷傳播與當代科技趨勢等相關知識與資訊。
5.關於行動,可行跟去做最重要,且避免為他人帶來負擔。
• 這次徵件,徵的不是研究論述,而是行動計畫,因此「向誰展開行動?」「為何展開行動?」以及「如何展開行動?」是審查委員關注的重點,審查委員還特別提到兩個意見:第一,進入社區,注意實踐的方式,不要反而為社區帶來負擔。第二,不要為活動而活動、為多元而多元,造成學生與老師負荷過重,也造成社區的不便。
6.關於書寫,問題意識要清楚,策略要前後一致,作法要具體可評估。
• 如前所述,「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是一個困難、模糊但重要的中程個案計畫,相對於其他單位或教育部其他徵件計畫,大學小革命徵件說明格外不清不楚,連待解決的問題、要投入的方向都得靠申請團隊自己發想、自問自答,因此,每個申請計畫必須花更多力氣澄清、理解、面對自身的問題,但一旦問題意識清楚,對應的策略、作法與評估就會自然浮現。
• 此外,未按格式編寫計畫,或書寫過於簡略,也是少數計畫書的問題。
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補充報告
同為大學小革命,「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受到較多的限制,是一個必須發生在既有空間裡,牽涉到建築專業與設計專業的申請案,以下為本類申請案審查意見的補充報告:
1. 部分申請書偏向單純改善環境、活化教學空間,部分申請案偏向提升系所研究設備或美化活動空間,部份申請案有機會讓校園意象煥然一新,但仍缺乏與在地文化的連結……總結而言,審查委員發現,大部分的計畫書偏向對內的軟體、硬體改造,也較嗅不到大學小革命的氣味。
2. 審查委員認為,也許是因為空間改造本來就複雜、抽象,也許是因為過去教育部曾推動類似徵件(例如「校園空間創意改造」),這次來申請的學校,似乎對於什麼是「創意空間」已經有了類似的、較制式的想像,因此多數計畫案中的前瞻性、創新性跟實驗性都不足,更欠缺對外的連結,因此審查起來格外困難。在這次的申請案裡,獲得補助的因素包括:
• 透過簡單的創意達到複合學習之功能,值得鼓勵。
• 以自然為師,可開拓學生想像,且是大勢所趨。
• 腳踏實地從本身大學的特性與硬體限制出發,值得鼓勵一下。
• 利用了身處鬧區的優勢,把校內空間發展為國內外藝術家的據點,且改造過程可讓學生參與實作,很有想法。
• 想要藉由空間變換讓課程有個流動感,似乎很不錯。
• 從課程到硬體,都以學生為設計的重心,空間改造也環繞著學生的需求,而且有具體的做法。
• 懂得「空間的重新設計是為了涵容�創造新的人際關係」的道理。
• 走動式體驗的概念創新,有一點「從使用者的需求去改善空間」的概念。
3. 審查委員並建議,啟動下一期徵件計畫時,宜檢討「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對於設置未來實驗室的必要性、期待與規範,如果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推動的大學小革命,則必須加強傳播與溝通,務必讓「大學小革命」的核心思想、願景與目標充分傳遞給各個大專校院。
四、 審查結果與分析
表三 A類大學小革命計畫獲得補助名單
序號
|
計畫名稱
|
申請單位
|
計畫主持人
|
職稱
|
1.
|
雙城故事@A320.34.101//space.place
|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
顧瑜君
|
教授
|
2.
|
「去醫療化」的健康照護革命-社區參與與社區再造的新社會想像
|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
周平
|
副教授
|
3.
|
襪哈哈,大家一起來革命!
|
建國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
|
洪雅雯
|
助理教授
|
4.
|
東大巴拉冠
|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
董恕明
|
助理教授
|
5.
|
藝術的微經紀與微經濟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共同學科
|
王盈勛
|
助理教授
|
6.
|
浪花吧-流浪花蓮的13種可能
|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
魏貽君
|
助理教授
|
7.
|
好漢坡異想團隊-創造力與在地文化產業人才培育計畫
|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
鄭瓊月
|
副教授
|
8.
|
發現NPP:非營利個人的跨界學習與社會網絡建立
|
美和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
|
陳秀靜
|
講師
|
9.
|
Fun臺語-府城在地文化臺語實驗電影
|
康寧大學文化創意學系
|
蔡智恆
|
助理教授
|
10.
|
縮減食物里程小革命
|
南亞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
張陳基
|
助理教授
|
11.
|
發現美好,分享感動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鍾怡慧
|
助理教授
|
12.
|
藝陣文化e創意-家將狂想曲
|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
賴亮郡
|
教授
|
13.
|
2024:未來國際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
梁一萍
|
教授
|
表四 B類未來實驗室舊翻新計畫獲得補助名單
序號
|
計畫名稱
|
申請單位
|
計畫主持人
|
職稱
|
1.
|
青田十六-臺師大人文藝術創意實驗室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
|
許和捷
|
教授
|
2.
|
臥龍跨界微型實驗室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
林炎旦
|
教授
|
3.
|
創意工程師培育:交誼空間設計與實作(1/3)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呂良正
|
教授
|
4.
|
花漾柳川創藝未來實驗室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學位學程
|
黃位政
|
教授
|
5.
|
「文苑堂」校園創意市集-創新課程加值體驗計畫案
|
高苑科技大學化工與生化工程系
|
廖心慈
|
副教授
|
6.
|
互動影音創作藝術生活埕
|
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
|
李德淋
|
教授
|
7.
|
地方特產包裝數位加值實驗室計畫
|
環球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
黃明正
|
助理教授
|
表五 申請案暨獲補助案分區分佈統計表
A類--大學小革命
|
地域分區
|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離島
|
總計
|
申請件數
|
34
|
11
|
21
|
10
|
2
|
78
|
補助件數
|
3
|
2
|
3
|
4
|
1
|
13
|
區域分佈補助比例(%)
|
23.07%
|
15.38%
|
23.07%
|
30.76%
|
7.69%
|
100%
|
B類--未來實驗室
|
地域分區
|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離島
|
總計
|
申請件數
|
27
|
9
|
17
|
4
|
0
|
57
|
補助件數
|
3
|
2
|
2
|
0
|
0
|
7
|
區域分佈補助比例(%)
|
42.85%
|
28.57%
|
28.57%
|
0
|
0
|
100%
|
A類+B類
|
地域分區
|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離島
|
總計
|
申請件數
|
61
|
20
|
38
|
14
|
2
|
135
|
補助件數
|
6
|
4
|
5
|
4
|
1
|
20
|
申請案件通過比例(%)
|
9.84%
|
20.0%
|
13.16%
|
28.57%
|
50.0%
|
14.81%
|
申請學校數
|
39
|
15
|
22
|
5
|
1
|
82
|
補助學校數
|
5
|
4
|
5
|
2
|
1
|
17
|
申請學校通過比例(%)
|
12.82%
|
26.66%
|
22.73%
|
40.00%
|
100.00%
|
20.73%
|
表六 申請案暨獲補助案分佈於各類型學校統計表
A類--大學小革命
|
學校類型
|
一般大學
|
師範體系大學
|
科技大學
|
技術學院
|
專科學校
|
總計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申請件數
|
22
|
16
|
5
|
8
|
16
|
2
|
8
|
0
|
1
|
78
|
補助件數
|
5
|
3
|
1
|
1
|
2
|
0
|
1
|
0
|
0
|
13
|
補助比例
|
22.7%
|
18.7%
|
20%
|
12.5%
|
12.5%
|
0
|
12.5%
|
0
|
0
|
16.6%
|
B類--未來實驗室
|
學校類型
|
一般大學
|
師範體系大學
|
科技大學
|
技術學院
|
專科學校
|
總計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申請件數
|
10
|
13
|
3
|
5
|
13
|
2
|
9
|
1
|
1
|
57
|
補助件數
|
2
|
0
|
3
|
0
|
2
|
0
|
0
|
0
|
0
|
7
|
補助比例
|
20.0%
|
0
|
100%
|
0
|
15.4%
|
0
|
0
|
0
|
0
|
12.28%
|
A類+B類
|
學校類型
|
一般大學
|
師範體系大學
|
科技大學
|
技術學院
|
專科學校
|
總計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申請件數
|
32
|
29
|
8
|
13
|
29
|
4
|
17
|
1
|
2
|
135
|
補助件數
|
7
|
3
|
4
|
1
|
4
|
0
|
1
|
0
|
0
|
20
|
補助比例
|
21.9%
|
10.3%
|
50.0%
|
7.7%
|
13.8%
|
0
|
5.9%
|
0
|
0
|
14.8%
|
申請學校數
|
16
|
17
|
6
|
6
|
20
|
2
|
12
|
1
|
2
|
82
|
全國學校數
|
26
|
36
|
8
|
10
|
28
|
7
|
33
|
3
|
12
|
163
|
各類型學校申請率
|
61.5%
|
47.2%
|
75.0%
|
60.0%
|
71.4%
|
28.6%
|
36.4%
|
33.3%
|
16.7%
|
50.3%
|
補助學校數
|
5
|
3
|
3
|
1
|
4
|
0
|
1
|
0
|
0
|
17
|
補助學校比例
|
31.2%
|
17.6%
|
50.0%
|
16.7%
|
20.0%
|
0
|
8.3%
|
0
|
0
|
20.7%
|
五、檢討與回應
為了瞭解所有參與「大學小革命」徵件的團隊對於申請過程的意見與建議,徵件截止之後,「領航」子計畫辦公室曾寄出一封感謝信,並邀135個團隊填寫線上問卷,至六月底止,共有68個團隊在線上作答。問卷共三題,分別為「請問您從哪裡得知小革命的消息?」、「請問您參與小革命的動機?」與「對於小革命,您有什麼建議嗎?」答覆大致整理如下:
1.請問您從哪裡得知小革命的消息?(可複選)
排序名次
|
消息來源
|
勾選次數
|
1
|
教育部公文
|
49
|
2
|
官方網站、臉書
|
22
|
3
|
小革命工作坊
|
10
|
4
|
親朋好友
|
5
|
5
|
其他(海報、酷卡及上述來源之外的管道)
|
5
|
2.請問您參與小革命的動機?
‧自我實現
→ 讓自己有更多能量醒著,並做生活實踐
→ 希望自己是醒著的,醒著教書,醒著跟學生一起呼吸,醒著跟社區兒童一起生活與學習
→ 想做一些有趣又有意義的事
→ 實踐並檢驗自己對教育夢想的可行性,和學生一起做夢讓自己年輕一點
→ 這是我教學生涯的小革命:藉由自身專長,帶領小革命團隊,將所學回饋地方認識地方
‧教學創新
→ 提升課程多元開發之可能性 不再侷限於課堂單向授課
→ 思考新的課程設計以激發師學的創意理念
→ 對教育體制的希望,想從課程來進行變革
→ 嘗試提供多元豐富的學習環境,嘗試提供不同的教育與學習方式,嘗試提供跨領域的合作學習環境,嘗試提供激發創意與實踐創意的實驗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 對教學創新感到興趣
‧服務學生、學校、社區
→ 除了現有的教學與研究,希望能為國家、社會多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 我不太會寫計畫,而過去的這些年歲,因為泰半的時間都花在學生的陪伴上,也沒有什麼國科會研究計畫的戰功可提。但,雖然明知道跟別人比起來,自己顯然遜多了,還是很勇敢地提出計畫,因為,大學需要小革命,雖然知道革命不一定會成功,還是要努力,呵呵∼"想為學校帶來一點改變
→ 大學能與社會脈動相結合
→ 為學生,為社會盡棉薄之力
→ 為大部分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創造新的機會與可能,並培養他們有更寬廣的想像與創意空間
→ 增加學生學習意願與培養創新風氣
→ 配合學校整體發展,積極尋求資源,提供學生更好更有創意之學習內容、方法與環境
→ 綜觀現今社會環境變遷,學生心靈深處實際上是需要開發與啟動,期盼透過與外界與專業的藝術學者連接,拓展學生不同視野與角度
→ 這些年來,我們做了很多,也有了些收穫,但能做的其實還有更多更多,我很希望孩子們可以更主動、更敏銳、更積極、更有創意
→ 讓偏遠地區的兒童能快樂學習成長
→ 以社區兒童需求為中心,經由社區與大學的合作與互動,讓大學生學習專業課程並參與社區專業服務
→ 對弱勢兒童提供積極性服務,以南部地區的在地文化及需求為出發點,關注社區兒童的快樂學習成長,最後達成活化社區居民的生命力並且凝聚社區居民之社會意識之目標
→ 我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人生的路上,受過太多貴人的幫忙,對這個社會,我有太多的感恩。上大學後,我開始參與服務性社團,跟同學們到偏鄉去服務;教書後,我號召學生組成下鄉服務隊,把薪水拿出來,帶他們一起到偏遠鄉下的社區去,協助社區做社區營造、教導鄉下小朋友學電腦。因為我自己學的是資訊、學校的特色是醫技,我希望孩子們可以把自己在學校裡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自己的愛心,貢獻給世人
→ 人生來就應該為其他人做些什麼!如果一生只有一次,也許更應該這樣做
→ 當我放棄業界高薪,回到故鄉從事教職,為的就是這些事。就算沒有經費,我還是會默默做,人的出生是為了延續下個世代
‧改變現況、勇於嘗試
→ 想揪一團不肯安於現狀的熱血老師和頑皮學生,去衝撞激盪外行人以為已經很有創意、自己人覺得日漸枯萎的商業設計人的心跳、視野和腦波
→ 將學分課程與服務活動結合一起,達到服務與學習相輔相成之成效,並達成”life is praxis”與”nurture with fun”的目標
→ 想從現有系上課程架構中實驗一些突破框架無關評鑑的教與學的方式
→ 大學的價值在單一學術觀下,有點扭曲了,所以,想做點事情去「小小抗議」一番
→ 早就很想在學校推動一些有利於弱勢學生的變革
→ 想參加這麼有趣的絕對空前或許絕後(誤)的計畫
→ 很想在「老學店」裡做一些革命性又具建設性的事,由小的動機帶領整個校園和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對人事物的尊重
‧與其他團隊連結
→ 希望自己能認識更多專業夥伴,並融入更多的創意與專業學習教學中
→ 我知道我或許有些老了,所以想,也許,參與小革命,可以給我一些新創意,和孩子們,找到更多的悸動
3.對於小革命,您有什麼建議嗎?
‧給教育部的建議
→ 這是個可以「作怪」的計畫,教育部的計畫有時候太「正經八百」
→ 每個世代的進步,都是因為有一些看起來傻傻的一群人,做了一些當時看起來傻傻的一些事,但過了一些時間,事實卻說明,這些人做對了一些事,而這些事才是讓整個世代進步的元素,而絕不是SSCI這些事
→ 五都之外,會在未來的十年面臨邊緣化的現象,這些學校更需要小革命
→ 為了將美好的價值與信念讓下一代的年輕人能傳承與開創,希望可以延伸到國小國中及高中職進行
→ 希望具有社會國家意義的主題能夠獲得鼓勵與採納,以帶動社會國家的正向提升力
→ 希望對當前的身體教育能有所改革,並協助學生創造未來新興產業的可能性
→ 這是一個很創新的構想, 希望能看到教育部有長期的規劃,不是短暫或一時的,否則很難看到成效!
→ 本計畫對於注重創意與實務教學型學校有極大鼓勵作用,有別於一般研究計畫,請多支持辦理
→ 大學小革命計畫徵件獲得這樣多的件數,顯示其重要性,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獲得教育部更加重視
→ 成功不必在我,通過計畫的也不一定是本校,但是我覺得像這樣可以改變學生想法、實際參與周遭生活的創新教學計畫,真的可以多增加一點名額,讓更多原本學習意願較低的學生在學校可以有更多的參與、更多元學習,同時也不會忘記對社會的責任以及理想
→ 如果經費足夠,每個學校都應該進行小革命,而不只是某些學校,這樣才會每個地方都會開花
→ 希望計畫的申請,可以按學校層級分類申請(即計畫經費申請分成大學、科大、技術學院三種,甚至在區分為國立與私立,讓大學與大學競爭,科大與科大競爭,技術學院與技術學院競爭)。否則教育弱勢,也會延伸成經費申請的弱勢~當然,也循環再造成教育弱勢(因較不易取得政府資源亦無法拓展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囉~)
→ 希望爭取更多補助經費,降低學校配合款
→ 補助款應用限制太多,希望能破除限制
‧給「大學小革命」徵件計畫的建議
→ 很棒!讓我們有機會能夠發出聲音,並能夠做一些突破與改革等有意義的事。
→ 「大學小革命」計畫讓各校的發展有了創新的機會,對學生以及默默奉獻的老師都有著鼓舞的功效
→ 佩服設計此案的原創,新課、跨領域、學生,面面俱到
→ 動機與構想設定具理想性,有利應用集體智慧創造新的方向。大家齊心協力,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感覺很棒!
→ 感覺很新鮮,可以為校園帶來嶄新活力!
→ 這才是啟發想像力的好樣!
→ (徵件)文字比較跳,有時閱讀起來有點困難,小革命的終極目標與計畫過於籠統,常常抓不著邊際,但也就是這樣的氛圍,造成許多創意的小革命一一浮現,期待將來能加入小革命行列
→ 這是一種競爭型的徵件計畫,但計畫的主軸仍不夠明確,似乎很難從眾多申請件數中挑選出符合徵件主題者
→ 現在,看起來像是傳統非正規課程的延續。願景的設定與理念的論述還沒有很清楚
→ 應重視創意發想對未來的影響,而非火花式的燦爛
→ 應具有長程系統的規劃,當你顛覆後,你要用什麼價值取代?創意需要時間與功夫才能茁壯,不能只是放個煙火而沒有後續的配套措施
→ 既然是廉價的創意取得,更應予以智慧保護(如發原創證明書...),排除日後被引用時產生之糾紛
→ 可以延攬有意願者進行「大革命」
→ 希望計畫最終舉辦個計畫執行單位聯合成果展,讓民眾感受大學小革命豐碩的果實
→ 可引進產學研之整合性能量
→ 建立「小革命」社群為主,成果將有效擴散展現
→ 請多多巡迴推廣
→ 很想再次感受小革命的熱情及創意(對研討會的印象深深烙印腦海),希望能夠有機會實踐及分享我們的「遊戲夢想屋」理念及建構
→ 小革命工作坊的活動,未能完整表達(宣達)計畫的核心要求
→ 分享與研討過去成功經驗
→ 提供更多資源協助創新
→ 讓對小革命的熱忱和行動,能實際進行和推展
→ 建立媒合平台,協助想推動革命想法,但在操作技術上受限的團隊找到可以跨校合作的夥伴
→ 提供更多的資源與訊息
→ 提供更多面向議題與交流機會
→ 希望求針對各校的創意團隊先舉辦多元的營隊或者是工作坊。營隊或工作坊的目標不是單純的創意激發,而是先從切身的社會問題,切身的日常生活議題,切身的人事物的關心開始,先了解目標族群的問題與真正需要,再帶著我們的孩子一起去運用創意開發技巧的訓練,運用創意改善或解決生活問題。創意的價值在於解決人的問題
→ 建請增加辦理教師研習或工作坊
→ 老實說,計畫案若沒有獲得補助,所申請的課程仍會執行(將募款籌經費);所以可否要求,即使沒有獲得計畫案補助,以後也可以持續接到「大學小革命」的後續消息
→ 審查時間太長,若想暑假進行籌備,七月通知,很多老師都要出國了,將來若 有可能,能在學期末公布,對整年度計畫的進行會有幫助
→ 小革命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希望在審核上面可以多看到一些創意點以及 對社會的貢獻
→ 公平遊戲規則,審慎評審,排開人情壓力,切勿鼓勵式獎勵
→ 應事先公布選擇的配重準則與應該加入校方本身的參與程度機制
針對審查委員與投件團隊的意見與建議,「領航」子計畫辦公室簡短回應如下:
1.會把相關意見與建議分頭轉告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大學小革命」工作坊走唱隊等。
2.啟動第二期徵件計畫時,會仔細檢討徵選類別、願景、目標與徵件文字的內容,希望做到周延、嚴謹但仍能夠保留模糊空間給創新可能,並繼續秉持專業、公平、多元的態度進行徵件與評選。
3.「大學小革命」子計畫辦公室在未來十八個月裡規劃了六場工作營隊:想像、洞察、敘事、整合行銷傳播、科技資訊與當代生活,以及創新創意與創業。除邀請獲得補助的團隊參加,若有額外名額,也將透過電子郵件邀請所有投件團隊共襄盛舉。並就能力所及,扮演平台角色,分享案例、提供資訊,讓各團隊有機會互相認識、充分交流,一起構思如何共同展現成果的方式。
4.民國百年,人人都在談革命,到了101年,想必會有更時髦的話題取而代之,但是大學還是會繼續小革命,因為我們距離在大學裡讀書學習自在如家還很遠,距離讓大學生相信未來可以過「活得像個人」的生活還很遠,距離讓不同領域的知識互相包容、磨合、產生新的領域與知識還很遠。雖然路很遠,走起來很累,但每當一個大學小革命現身,例如讀到「中壢士校附近的龍岡市場,假日總是擠滿了人潮,攤架上陳列了各種食材,新鮮魚貨、當季蔬菜,還有各式進口水果。我喜歡在假日下廚,所以上菜市場買菜就成了我的休閒活動。我的小革命就是發生在龍岡菜市場,試想如果大家在買菜的時候,心裡都有一把尺在衡量它們的『食物里程』……」這樣的計畫緣起時,眼睛就會亮起來,胃也會感覺暖呼呼的。所以,與其說大學小革命是一個衝撞的計畫,不如說是一個集體合作,幫助各自圓夢的計畫,合作不一定順利,夢則是一定不如預期的,但是這個過程可以重新定義「大學生」、「大學老師」和「大學是什麼?」,而且必定會以極溫柔極有效的方式衝撞體制最需要衝撞的那些部位。